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

談刮痧療法原理原則

一、前言:
  刮痧在民間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民俗療法,它不用很專業及嚴謹,人人皆可學習與操作,是一種很有保健效果的民俗療法。

二、痧之簡介:
  刮痧療法原是中醫外治療法,因受穢濁、疫氣而得痧,以此法治之。現在隨著醫學的發展,臨床的適用範圍也隨之擴大,如筋骨酸痛、內科、婦科等疾病。

在歷史上最早有關「痧症」的記載可見於元.楊清叟撰.明.趙宜真集【仙傳外科秘方】。在【急救痧症全集】卷上對「痧」有所解釋:「痧者,厲氣也,入氣分則作腫作脹,入血分則作蓄為瘀,遇實積痰火則氣阻血滯,最忌熱湯熱酒。」【古方選注】:「痧者,寒熱之溼氣,皆可以為患,或四時寒溼,凝滯於脈絡;或夏日溼熱,鬱遏於經隧;或鼻聞臭氣,而阻逆經氣;或內因停積,而雍塞府氣,則胃脘氣逆,皆能賬滿作痛,甚至昏憒欲死。」這裏解釋了痧症的形成各種原因也提及痧症的禁忌。

【痧症全書、論痧】:「古無痧字,…曰乾霍亂,亦名絞腸痧,…熱痧,系暑熱、穢溼內阻,經脈、腸胃雍閉為患。寒痧,多由寒溼中阻,陽氣被遏,升降失常…可內服、外治…痧在肌膚,當刮即刮,刮在血絡,當放即放,痧在腸胃當於內治。…痧症之候緩解後,飲食忌驟食過飽,以清淡易消化之為佳,以免傷脾胃,致病情復發,痧症愈後應以益胃健脾,少食厚味,注意調攝。」此書不僅說明了痧症的成因,也提到痧症的種類與治則,以及愈後的保健。

三、出痧手法種類:
  清.郭志邃【痧賬玉衡】︰「…痧毒在氣分者刮之;在血分者刺之;在皮膚者焠之;痧毒入腑者宜簜滌戊v之。」「刮痧法︰背脊頸骨上下,及胸前脅肋兩背肩臂痧,用銅錢蘸香油刮之,或用刮舌刡子腳,蘸香油刮之;頭額腿上痧,用棉紗線,或麻線蘸香油刮之;大小腹軟肉內痧,用食鹽易以水擦之。」經過時空的演進對於出(放)痧的種類也就多了,出血性的放痧如刺十宣、開四門則歸絡刺(放血)以下就不做介紹了。

1.    刮痧:使用湯匙、硬幣、牛角板、薑、水晶、琥珀等刮痧器,蘸用適當的介質,在一定的肌膚部位進行手法,使痧從肌膚透出。

2.    抓痧:用五指抓拿一定的肌膚部位,速度要快,力道要穩,使痧[迅速發出。

3.    扯痧:屈食指、中指,或二指相對,拉扯一定的部位,提扯時要快速。

4.    挾痧:在一定的位置使用二指或掌指相對用力挾捏,雙手並不離開肌膚,此法亦有醒腦救厥之效。

5.    揪痧:以手指拿捏於定位,繼而左右旋拿提,使肌膚呈現暗紫紅色。

6.    擠痧:以兩指相對擠壓一定的部位,在反復擠壓後即可出痧,一般常用於頭額或胸部。

7.    拍痧:用手沾冷水或白酒,連續拍打,此法可使循環不良微細血管破裂,出痧範圍甚廣。

8.    放痧:又稱挑痧,即使肌膚出痧之後,在深暗斑點上使之出血。

9.    間接刮痧:在施以刮痧部位之上,以毛巾或布覆說A再用刮、扯、揪等法,一般多適用於兒童和年老體弱者。

10.    焠痧:燈芯蘸油點燃後,在患者皮膚痧點燃燒,動作要快,往往會聽到爆裂聲。此法多適用於寒症,且皮膚上有出現小紅痧點者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四、注意事項:

1、不宜刮痧者,嚴重糖尿病、心臟病、肝炎、愛滋病、血友病。孕婦、月經、受胎期、久病虛弱、年長者、都要小心。皮膚有傷、骨頭有傷、青春痘、乳房處、皆不宜。

2、過程注意事項、先讓或者知道要刮之部位。刮痧之器具要圓滑,必要上介質。頭、肋骨、頸、喉皆要輕。刮痧時間不宜太長、30分鐘為度。刮完要休息,喝一杯水溫開水,不可烈日、風頭、溼冷處刮痧,若有破皮者皆要擦藥。

3、飲食注意事項,禁辛辣、刺激、熱湯、油膩、海鮮及內臟。禁暴飲暴食。

伍、辯證:

1、觀察法:皮膚異毛、異色、異狀。

2、輕撫法:感觸異常、溫度異常。

3、按壓法:按之酸痛、太舒服、異質感。

六、操作:

1、保健:常用十個部位,(1)脊椎骨(2)兩肩(3)脊椎旁兩側背筋(4)背部肋骨(5)胸骨(6)鎖骨下方(7)乳下肋骨(8)頭部(9)耳旁(10)耳下、脖子大筋。

2、治療:大部分依病症採用經絡刮法,再配合痛點區及反射區即可。

七、結語
治療病人10多年,發現刮痧是方便簡潔的方法,也是一種救人,便利的方式,是值得推廣的。


資料來源: http://www.kongfu.org/data/information12/5078.doc
您正在看的文章來自MYSUPER 達人村 http://mysuper.com.tw

沒有留言: